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症状 >> 介入基础知识系列之九脾动脉栓塞相关内容
一、脾动脉远端栓塞相关
脾脏为终末脏器,没有交通血管,脾脏的热缺血时间在数小时内。因此在进行脾动脉远端栓塞时,栓塞剂的选择比较宽松,可以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弹簧圈等。都可以达到脾脏实质坏死的效果。在栓塞时,需要注意抗生素的应用,常用的抗生素为庆大霉素,与栓塞剂混合后注射。
脾动脉栓塞后需要注意疫苗的使用和抗生素的应用。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脾动脉远端栓塞引起的感染为被膜细菌感染,常见以下三种
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
因此必须针对上述病原菌使用疫苗,使用疫苗的适应症
1.脾脏切除术后患者
2.脾脏损失50%以上
3.脾动脉远端栓塞术后患者
因为脾动脉远端栓塞的目标体积是70%
疫苗分三次注射
第一次:术后第14天,或者出院当天
第二次:第一次注射2月
第三次: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疫苗需每5年加强一次
远端脾动脉栓塞后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有争议。使用疫苗不是防止脾脓肿,是防止全身感染。
由于脾脏为免疫器官,小儿脾脏切除术后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成人大,因此小儿脾切除术后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至5岁,或者连续使用5年。小儿患者在16岁之前,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特别是2岁以内的患儿
脾脏切除术后终身服用抗生素的问题有以下原则
1.小儿患者需要更加激进
因为小儿患者,特别是2岁以内的小儿患者,疫苗往往不起作用,所以需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
2.高风险成人患者
年龄大于50岁;对肺炎球菌疫苗不敏感;肺炎球菌严重感染病史;免疫抑制剂使用患者
上述患者需要考虑终身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推荐:苯氧甲基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
注意小儿剂量的调整
其他低风险成人患者,无需终身服用抗生素,但需要常备抗生素
包括外出旅游或出差时,均需要随身携带。一旦出现咳嗽,发热等前驱症状时,及时服用
以上讲解了脾脏切除及大面积栓塞术后疫苗和抗生素使用的基本知识。
二、近段脾动脉栓塞的适应症以及脾动脉三弓的临床意义,以及脾动脉近段栓塞的介入手术要点:
答:适应症包块脾脏外伤、脾动脉病变如脾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肝移植患者引起的脾脏盗血。临床意义及手术要点:①、脾动脉主干栓塞的适应症主要是为肝移植做准备,减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发生几率,还有可以对于门脉高压可以实行减流另外脾动脉瘤和脾外伤也是适应症。②脾动脉有三个弓是保证脾动脉主干栓塞后脾脏不会梗死的解剖学基础,分别是胃左动脉-胃短动脉弓;胰背动脉-胰大动脉弓;胃网膜右-胃网膜左动脉弓。脾动脉近段栓塞的最佳位置是保三弓,因此,栓塞剂的部位应该位于胰背动脉-胰大动脉之间,这样可以保住三弓。这样就出现了栓塞剂定位的问题,常规弹簧圈栓塞时,由于脾动脉血流的原因,容易导致弹簧圈异位栓塞,因此很多医生喜欢使用血管塞,以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但是,脾动脉扭曲患者较多,而血管塞往往需要通过血管鞘植入,操作难度大,我们可以尝试在脾动脉内行球囊阻断,阻断后的脾动脉产生逆向血流,然后经球囊导管,在球囊充填的情况下进行弹簧圈栓塞,这样可以达到准确定位、致蜜填塞的目的。③在行近端脾动脉栓塞时我们需要保留好这些弓,以防脾梗死,但常常造影时无法发现这些脾动脉的侧枝,因此在行近端脾动脉栓塞时可以选择在距离脾动脉起始部约5cm处进行,栓塞材料有弹簧圈血管塞还有血管塞+明胶海绵等。
三、脾脏破坏血液细胞的部位是在周边,也就是在皮质,而保存免疫细胞的部位是在髓质。所以使用非常小的栓塞颗粒,来栓塞脾脏的皮质,保留髓质。您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用/微粒在脾门处栓塞外周小血管、脾周边栓塞、或脾中极、下极栓塞?
答:栓塞后可引起脾周炎症,为了减少对膈肌的刺激,我们通常选择由下往上逐次栓塞。我们的目标栓塞体积是70%,但是由于脾脏是免疫器官,我们通常待血小板数量高于50后,就停止栓塞。谈到栓塞剂,因为脾脏是终末器官,没有交通侧枝供应,对于栓塞非常敏感,我们对于脾脏栓塞剂的选择可以很宽容,从PVA、弹簧圈到明胶海绵都可以,因此对于PVA颗粒的大小也没有特殊要求。
四、脾栓的面积目标是70%,如何计算?
答:脾动脉栓塞的目标体积是70%,但是dsa术中无法评估体积,我们是采用dsa后前位投照的面积来推测体积,这种方法当然不准确,再则,脾动脉栓塞术后管理困难,并发症较高。由于上述原因,脾动脉栓塞应该采取分次栓塞的方法。第二次栓塞的时间间隔确定有两个标准,第一要留足血小板的反应时间,第二要等待第一次栓塞的坏死炎症反应消退,因此要看具体病人情况而定,一般间隔2周比较合理,但必须根据重新评估患者后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临床工作中我们往往不需要栓塞那么多,只要血小板大于了50就停止栓塞,以减少并发症;另外,分次栓塞及下级栓塞也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五、脾栓术后镇痛方法有哪些?
答:一般术后镇痛,第一天用镇痛泵和NSAID,第二天开始只用NSAID或其他,对症处理是原则,NSAID对于缺血性疼痛效果较好,使用镇痛泵时需要止呕及防治便秘;术前会做肠道准备(不是常规),术前1个小时之内、术中(庆大霉素混合栓塞剂及造影剂)、术后5-7天都用抗生素,对于G-敏感的抗生素。不用地塞米松,因为一般地米只用于术中镇痛,而脾动脉栓塞的疼痛通常发生于术后。
六、脾动脉主干栓塞对治疗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多少意义?答:一般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来自几个血管,分别是胃短,胃后,胃左(胃冠状)静脉,位置依次从脾门到肝门,发自脾静脉。一般认为单纯脾栓塞不足改变其血流动力学。主干栓塞据中国人写的SCI可以在肝移植前短期降低门脉高压,但目前尚未被公认。目前,介入止血的公认有效的方法还是TIPS,BRTO(经皮肝穿门脉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BATO。国外文献报道,TIPS和BATO,BRTO远期病人生存期并无差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