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症状 >> 学术动态第九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医院《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消化外科;诊断;治疗;规范;创新;会议纪要
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于年12月8-10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召开。参会代表余人。会议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副总编辑、陆军军医大学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别平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王云贵校长、陆军军医大学科研处黄春基处长、陆军军医大学医院政治部高启民主任等出席了12月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董家鸿院士、陆军军医大学王云贵校长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十九大会议胜利召开后的大好契机举行表示赞赏,对会议的深远意义进行了展望。 本次会议以“规范创新、发展融合”为主题,学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通过大家讲坛、名家讲坛、专家论坛、手术实况直播等形式,促进交流,成果丰硕。1 主会场:大家讲坛 12月9日8∶00-12∶00主会场“大家讲坛”大家云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医院秦新裕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郑民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医院苗毅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医院别平教授、大连医院胡祥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医院沈锋教授、医院李国新教授、医院周俭教授分别围绕本次会议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哈尔滨医院姜洪池教授、医院窦科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王国斌教授、医院杨连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邹声泉教授、医院梁力建教授、医院曾勇教授、医院叶颖江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该专题演讲内容涵盖人文、哲学、循证、微创、多学科团队理念及肝脏、胆道、胰腺、胃、结直肠等学科发展及技术进步,11位演讲专家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厚,深深吸引了参会代表,会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反响良好,让参会代表饱览名师风范,一睹大家风采,尽享学术盛宴。 刘允怡院士从医病关系、医风、医学伦理、医学操守、重视前人贡献、培训下一代临床医师、打造个人品牌7方面诠释了临床医师应重视的医学人文精神,指出良好的医学人文医院发展的三大支柱(重视人文精神、建立系统培训制度、医学创新)之一。 樊嘉院士从新规范指导治疗、术前安全性评估、术中新技术应用、术后复发精准防治4方面系统阐述肝癌外科治疗新进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明确了行业规范,提供了政府指引。术前肝脏硬度、体积、储备功能测定有效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吲哚菁绿荧光影像融合技术、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等微创技术在各类复杂肝脏手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了肝脏外科手术水平。液体活组织检查、肝癌药物筛选模型、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使肝脏外科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进步。 董家鸿院士翔实论述了精准胆道外科技术体系:确立了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要素并重的系统化干预策略,构建了以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系列,破解了肝胆外科手术中定位、定量、定构和精控的难题,提高了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胆管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症、终末期肝胆病等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该体系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惠及数千万肝胆病患者,极大促进了肝胆外科理念和范式的革新。 秦新裕教授强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多学科团队为依托、以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为手段是当前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整体疗效的出路。他科学分析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慷慨分享医院结直肠癌规范化综合治疗临床路径体系和多学科团队协作成功经验,大量引用国内外数据库丰沛的循证医学证据,从外科手术指征、疗效到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伴与不伴肝转移的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策略。 郑民华教授高屋建瓴,立足我国学科发展高度,深情回望我国微创外科历史发展轨迹,欣然总结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普及、最新进展,冷静思考微创外科未来发展——微创技术已达平台期,突破空间有限,需新平台;微创肿瘤治疗面临创新,手术已不是唯一方法;临床研究从循证医学到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人工智能时代对常规诊断与治疗方法是强力挑战;青年外科医师的未来及培养面临新选择。 苗毅教授纵观重症急性胰腺炎这一古老而凶险疾病外科治疗演进,其贯穿整个历史,从以往“考古”式开腹大范围手术逐渐转变为“盗墓”式微创清创引流。近20年来,由于对该疾病认识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影像学技术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微创、介入、内镜技术使重症急性胰腺的外科治疗发展出以“step-up”为代表的一系列微创技术为主导的治疗策略,改变了传统治疗模式,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被临床广泛接受。 别平教授以陆军军医大学医院年8月收治的1例18岁复杂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思路与过程为例,分享了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学术平台为依托的远程多中心联合及时、高效会诊的成功经验,建议同道必要时可建立“杂志-专家多学科合作”模式,旨在充分利用杂志平台资源,最终使患者更好获益。 胡祥教授从残胃癌发生率及预后、治疗策略、手术要点3方面论述如何提高残胃癌疗效。受初次手术影响,残胃淋巴流通路已被改变,其总体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9%,其中第1站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5%,严重影响残胃癌总体预后。残胃癌治疗策略主要应基于肿瘤浸润深度确定。第13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仅针对行远端胃切除术后的残胃癌,但其他类型胃切除术日趋增多,残胃癌发生率也将随之增加,适宜的处理规约尚待进一步完善。 沈锋教授探讨了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和外科治疗进展,指出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治疗最困难的原发性肝癌类型,其具有长久危害性,生物学异质性强、侵袭性高,预后远差于肝细胞癌;除肝切除术外,尚缺乏有效治疗;临床上亟待探索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以降低其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期待驱动基因、分子分型研究的突破。 李国新教授畅谈中国腹腔镜胃癌外科的发展与启示:从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临床研究开展现状、指南建议厘清其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分享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成功经验,强调多中心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举例值得的创新研究,如个体化治疗方案——腹腔镜下功能保留及精准导航手术;冷静思考胃癌腹腔镜手术迅速发展热潮中的临床问题,即患者获益有限、技术瓶颈凸显;总结“发展快、不均衡、问题多”是中国腹腔镜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全局问题,而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 周俭教授分享了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liverpartitionandportalveinligationforstagedhepatectomy,ALPPS)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经验体会,指出ALPPS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需谨慎开展。医院肝外科年多例的手术中,开展10例左右ALPPS;德国各中心ALPPS年开展量小于肝脏总手术量的10%。ALPPS远期疗效的评估及改善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数据验证。2 分会场一:妙手仁心·百家争鸣——消化外科名家讲坛 年12月9日14∶00-18∶00的“妙手仁心·百家争鸣——消化外科名家讲坛”分会场汇医院杨尹默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曹晖教授、中国医院刘金钢教授、福建医院黄昌明教授、医院梁寒教授、浙江大医院梁廷波教授、哈尔滨医院刘连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刘颖斌教授、医院方驰华教授、医院楼文晖教授、哈尔滨医院孙备教授、医院荚卫东教授的精彩报告;医院李玉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王春友教授、医院张太平教授、医院汤礼军教授、医院许戈良教授、医院简志祥教授、医院刘建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该分会场学术内容聚焦消化外科各领域热点手术方式、技术及疾病,囊括大数据临床研究、数字医学、吲哚菁绿荧光技术、转移性肝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病变、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晚期胃癌、减重代谢外科等,循证丰沛,极具实用和参考价值。 刘金钢教授从减重代谢外科手术方式的百年历程演变、Roux-en-Y胃旁路术和胃袖状切除术的规范操作及适应证选择3方面细数减重代谢外科发展变迁,其总的改进和演变思路始终为限制摄入、减少吸收、增强激素调节;基于现有指南和研究数据等循证医学证据,深入分析其手术适应证选择的诸多争议,并总结需综合考虑的各项因素,指出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困惑、疑虑仍需更多临床证据明确。 杨尹默教授“从长计议”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这一历史性难题——surgeryfirstormultidisciplinaryteam?可能切除胰腺癌多需联合血管切除,新辅助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目的为控制肿瘤进展、延迟远处转移。他指出:应立足丰沛循证,基于理性分析,不冒进、不保守,准确肿瘤生物学分型仍是根本出路,善用MDT模式方为可行之选。 黄昌明教授基于福建医院的临床研究数据,结合国内外文献,有序整理和科学分析腹腔镜胃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脾门血管解剖复杂、脾门区域显露困难,尤其在肥胖症患者中,该手术是一技术难点。术者具备娴熟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熟识腹腔镜下脾门血管解剖学特点、采取合理入路和程序化操作步骤方能更好完成该手术。 梁寒教授就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胃癌整体治疗策略进行深度思考,引用大量国内外高质量研究证据,强调转化治疗的潜在获益为改善患者远期生存和生命质量。部分无法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化疗后转为可切除;患者术后生存获益与肿瘤应答情况相关。 梁廷波教授全方位、深层次探讨胰腺囊性肿瘤优化诊断与治疗路径:多学科团队协作是灵魂,更是“新常态”,放射学、超声检查是航标,手术、病理学检查是关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权威指南是原则。胰腺囊性肿瘤的科学诊断与治疗仍需多学科团队漫长、艰辛的探索。 刘连新教授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热点问题:R0切除应是其治疗目标;同时更应新辅助治疗、RFA、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肿瘤切缘控制、门静脉结扎术、门静脉栓塞术、ALPPS等方法,创造更多R0切除机会;还应正确认识基因检测的指导作用;理解结直肠癌肝转移生物学行为,不可套用原发性肝癌治疗思维;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断与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 刘颖斌教授聚焦胆囊癌外科治疗热点、难点与争议,因其生物学行为、解剖结构、病理生理学变化复杂,根治性手术是肝胆外科领域高难度手术,分析诸如术前黄疸处理、肿瘤部位对手术方式影响、淋巴结清扫、肝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腹腔镜手术等问题,为胆囊癌临床外科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和依据。 方驰华教授回顾数字医学技术在我国普通外科应用的10年历程。数字医学的发展在准确高效诊断疾病、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外科疾病解剖数字化、诊断程序化和手术可视化有机结合。方驰华教授指出:现代外科医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外科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需掌握数字化技术等,整合多学科资源,成为复合型人才。 曹晖教授回顾中国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历程,纵观其转变,思考日本、韩国等国家胃癌研究带给国内同道的启示。我国胃癌外科技术水平已较高,但学术水平仍有待提升;实际临床病例数量众多,但有效临床数据偏少;回顾性报告多,前瞻性研究较少;单打独斗较多,联合作战较少。上述普遍缺陷是限制我国胃癌外科国际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正是我们破解的方略与契机。 楼文晖教授深入浅出、“胰”语道破,纵深剖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治疗内核: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度异质、遗传多样、组织复杂、分级局限,多学科团队协作科学判断是破解之道;其发病增加、认识局限、任重道远,治疗指征的准确把握(避免治疗不足与过度治疗)、治疗顺序及策略的科学制订仍需长期探究考量。 孙备教授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学科归属问题着眼,谈及腹膜后小切口入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指出以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为主线贯穿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始终,以“五化一式”(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多元化、创伤递升式)理念为原则补齐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干预短板,全面兼顾,多点突破,厚植多学科团队优势,破解重症急性胰腺炎难题,高度体现专业与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方为治疗良策。 荚卫东教授从理论层面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改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循证医学证据和适应证选择,列举5个临床病例,证实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实现了有效的3D解剖性结构划分,真正实现了肝脏的三维染色,能够精准指导右半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3 分会场二:论道优术·薪火相传——“功夫剧场”微创外科全国交流峰会 年12月9日14∶00-18∶00的“论道优术·薪火相传——‘功夫剧场’微创外科全国交流峰会”分会场共设立4个主题学术内容,分别为: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腹腔镜手术中胆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策略、腹腔镜手术中胰瘘的防治,每个主题分别由相应交叉学科的两位著名专家围绕该主题作引导性发言,并由两名青年才俊作热点直击探讨,焦点明确,讨论深入。4个主题引导性发言分别为医院许剑民教授和医院钦伦秀教授团队陈进宏教授、医院苏向前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医院徐泽宽教授、中医院陈亚进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秦仁义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沈柏用教授和医院孙益红教授,热点直击发言分别为陆军军医大学医院李建伟教授和首都医科医院姚宏伟教授、陆军医院郭伟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医院臧潞教授、医院尹新民教授和浙江大学医院梁霄教授、医院吴文铭教授和医院刘凤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郑民华教授、中医院蔡建强教授、医院李国新教授、医院所剑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医院余佩武教授、中国医院董明教授、医院殷晓煜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钟鸣教授、医院朱甲明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多中心、跨区域授业解惑、薪火相传,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学术交流。4 分会场三:“乐享我术”全国胆道外科手术及科研交流峰会 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乐享我术’全国胆道外科手术及科研交流峰会”于年12月9日14∶00-18∶00成功举办。本场活动为年“乐享我术”系列学术活动的收官之作,全国胆道外科知名专家云集,10位中青年才俊展示交流,会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本场活动全程经丁香园网络平台同步免费直播,线上观看达余人,获得广泛好评。 董家鸿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姜洪池教授、梁力建教授、安徽医院耿小平教授、别平教授担任共同主席,霍枫教授担任会议主持。点评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陈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陈拥军教授、哈尔滨医院崔云甫教授、医院何小东教授、浙江大学医院洪德飞教授、医院李富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刘青光教授、医院王广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王剑明教授、医院王敬教授、福建医院曾永毅教授、医院张洪义教授、医院张学文教授、医院张雅敏教授、海军军医大学医院张永杰教授、医院周杰教授。 董家鸿院士就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做了精彩演讲,诠释精准手术理念,呈现外科先行者厚积薄发的精湛技艺。10位青年选手结合精美手术视频和现场陈述,基本覆盖胆道外科手术热点及难点,展示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睿智的专业思维,真正达到了“乐享我术”——在快乐中分享学术的有益初衷和美好愿景。5 分会场四:ERAS实践之旅——手术标准化与围术期管理 年12月9日14∶00-18∶00的“ERAS实践之旅——手术标准化与围术期管理”分会场中,别平教授、医院程南生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医院王捷教授、医院刘续宝教授、荚卫东教授、医院嵇武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近20年来,微创理念的普及、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等,都为加速康复外科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诊断与治疗的各个环节,提倡建立由外科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等共同参与的规范化管理团队,制订明确、标准化的目标。陆军军医大学医院郑树国教授、马宽生教授、李建伟教授,医院陶开山教授,浙江大医院白雪莉教授和李国刚医师等集结各大肝胆胰中心宝贵经验,分别分享加速康复外科在肝脏、胆道、胰腺外科的应用与实践。疼痛是患者术后主要应激因素之一,影响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和生命质量。因此,疼痛治疗亦是加速康复外科非常重要的环节。陆军军医大学医院麻醉科顾健腾教授、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邱琰护士长分别从疼痛管理、围术期护理角度谈及各自专业领域加速康复外科实践体会。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世界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多学科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国内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并正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加速康复外科路径。此分会场内容将对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模式下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的全面、深入推广应用及规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6 分会场五:匠心演绎·聚焦外科——肝胆胰外科规范化手术操作论坛 年12月9日14∶00-18∶00的“匠心演绎·聚焦外科——肝胆胰外科规范化手术操作论坛”分会场中,别平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刘昌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医院王槐志教授、陆军医院李靖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仵正教授等担任学术主持。肝胆胰肿瘤治疗模式均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是基石,手术质量直接决定患者预后。近年来,尽管肝胆胰外科手术技术快速发展,手术量逐年递增,但操作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长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亦缺乏成熟质量控制体系,导致地区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医师个体差异亦较大。陆军军医大学医院王曙光教授、第二医院金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王铮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医院何宇教授等分享肝胆胰外科难点与热点技术,包括“哑铃”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淋巴结与神经组织整块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等。 推动外科学发展的动力源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因素。外在因素主要为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的新器械和新临床技术的发展,如近年来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等的推广应用。内在动力源自医者不断自我完善、改善流程、严格质量控制。高质量外科需要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实现,具体措施包括专业化团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复杂患者的相对集中、标准化流程和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外科的发展不能走粗放式经营模式,而更应注重内涵建设,这样的发展才可持续。7 会前会分会场一:见微知著·方得始终——胃肠外科专家论坛 年12月8日13∶00-16∶00的“见微知著·方得始终——胃肠外科专家论坛”分会场中,陆军军医大学医院余佩武教授、医院许剑民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医院李元新教授、昆明医科大学医院李文亮教授等担任学术主持。医院姜可伟教授回顾残胃癌诊断与治疗历史沿革、客观分析其现况与争议;昆明医科大学医院王昆华教授展望现代胃肠外科发展。以腹腔镜为平台的微创手术经过30年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尤其在胃肠外科领域,手术数量不断增加,腹腔镜手术率亦稳步提升。医院胡建昆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陶凯雄教授分别剖析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技术难点与对策。位于直肠前间隙内的邓氏筋膜对施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十分重要,医院卫洪波教授深入探讨其相关争议。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动态监测、复发转移监测等环节均缺少有效预警分子病理学标志物和动态监测技术,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瓶颈,医院武爱文教授畅谈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将愈加简易化、智能化,发展前景广阔,医院韦烨教授分享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癌根治术经验与技巧。陆军军医大学医院钱锋教授总结胃癌微创手术技术特色。 唯有创新才能进一步发展。切口并非微创唯一的考量,肿瘤外科治疗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微创治疗和人文关怀转变。无论技术层面,抑或器械设备、理念层面,未来微创胃肠外科都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8 会前会分会场二:百花齐放·博采众长——肝胆胰外科专家论坛 年12月8日13∶00-16∶30的“百花齐放·博采众长——肝胆胰外科专家论坛”分会场”中,王槐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耿智敏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陆军军医大学医院夏锋教授、荚卫东教授、中国医院戴朝六教授、福建医院黄鹤光教授等担任学术主持。第二军医大学医院周伟平教授总结和分析刘允怡院士近20年来于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专著、会议报告、医院科研培训的资料,提炼刘允怡院士9点科研思路和思想,作了题为“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引领未来”的精彩报告,以飨同道。上海交通大医院王坚教授、浙江大学医院洪德飞教授和曹利平教授、大连医院谭广教授、医院王秋生教授、医院王鲁教授、医院吴泓教授、医院牟一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汤朝晖教授等分别从疑难疾病、复杂技术、先进理念、争议理论等层面探讨肝胆胰外科热点与难点问题,疾病层面涵盖中央区肝占位性病变、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内胆管癌、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等,技术层面囊括围肝门外科技术、“一针法”胰胆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除术、可能切除胰腺癌动脉优先入路等,理念层面如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理论层面涉及胆囊切除与保留等。众多肝胆胰外科著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9 其他分会场 年12月8日8∶00-12∶00同时举办了“重庆市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年年会”“《肝硬化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防治专家共识》启动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为相应学术组织的重要会议提供了良好契机,搭建了便捷平台,取得了理想成果。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对即将开展的各项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分析和部署,收效显著,为该学术组织未来在专业信息传播、外科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年12月9日12∶00-14∶00,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结直肠外科学组第三次学术会议和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第一次学术会议分别圆满召开。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结直肠外科学组三次会议都在外科学会议中召开,时间节点鲜明、刻度清晰。本次会议继续就已开展临床研究项目进展作阶段小结,均初见成效,并提出研究中实际困难,集思广益,参会委员共同探讨解决。相关委员同时汇报了拟启动临床研究项目,就其立项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严密论证。各研究项目均紧扣临床实践难点与热点,与会专家缜密思辨,积极参与。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第一次学术会议特邀医院唐健雄教授、医院田文教授出席指导,深入探讨了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研究新进展和新理念,指引理性、适宜的临床研究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该领域研究内容转化为高质量学术成果。各学组多中心临床研究相继启动,意味着多中心沟通交流与务实合作正进一步加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平台将真正在学术相通中发挥作用。 年12月10日8∶00-12∶00,会场3D实时转播了陆军军医大学医院别平教授“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郑树国教授“腹腔镜肝切除术”、何宇教授“胆囊癌根治术”,为手术观摩和学术交流搭建了直观、清晰的平台,医院医师提供了学习手术技艺的宝贵机会。10 结语 融合百家学术经典,引领消化外科前沿——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每两年一次主办的“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9届,每一届都丰富多彩,每一届都成果丰硕,每一届都汇聚了全国消化外科的著名专家,不断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 推动学术交流互鉴,既是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学术繁荣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一直以来不变的初心。创新是引领学术发展的核心要义,共享是学术共荣共建的本质要求。本次大会是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的学术盛会,是我们创新前进思路、共享研究成果的盛会,相信必将对我国消化外科事业水平的长足进步与提高起到深远的推动作用!
(收稿日期:-12-20)
(本文编辑:王雪梅)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
感谢您对本刊的与支持!
29医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邮编:38
-
传真:-
Email:digsurg
zhxhwk.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