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潇敏ScienceArt)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最初的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小编

我们在《世界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中国故事》上一期介绍了,今天介绍。

第二篇——与癌症斗争的故事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年,中国估计有例癌症新发病例,例癌症死亡。癌症已经成为我国老百姓死亡的首要原因和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我国的肺癌、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在癌症死亡原因中排在世界前列。然而,人类对肿瘤的认识还停留在“冰山”一角,对很多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不了解,因而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随着对癌症研究的深入,在临床诊疗上“粗线条模式”的时代正在终结,逐渐过渡到精准诊疗模式。在人类长期的癌症防治过程中,中国医学科学家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肝癌、绒毛膜上皮癌、食管癌、鼻咽癌、血液系统等癌症的诊疗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供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方案和指南。

(一)中国“小肝癌”治疗国际领先

肝癌是一种临床上恶性表型严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肿瘤,也是我国高发的肿瘤,临床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对于大肝癌而言,小肝癌称为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在临床上未出现明显肝癌症状和临床体征。复旦大学医学院汤钊猷教授是我国小肝癌研究的奠基人。他原本是血管外科医生,为响应国家号召,年近40岁的他放弃血管外科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投身肝癌研究,并于70年代初深入我国肝癌高发地江苏启东农村实地调查。他证实了联合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检测有可能查出早期小肝癌,为肝癌的早诊早治做出了贡献。他提出的“亚临床肝癌”概念和理论被国际权威称为是“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巨大进展”。他最早提出以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的全新方法治疗小肝癌,降低了手术风险,使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到60%-70%。80年代,他开始研究对中晚期病人实施导向治疗、介入治疗和综合治疗,发明“缩小后切除”疗法,远期疗效达到60%以上。90年代起,汤钊猷教授重点研究肝癌的复发转移,取得了很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他在国际上率先建成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和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之后,他又在国际上率先建成相同细胞遗传背景人肝癌高、低转移细胞系等。汤钊猷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利用标志性基因预测肝癌转移等重要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国肝癌的临床科研和诊治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二)中国肝脏肿瘤外科独具特色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跟随恩师裘法祖教授学习。年,他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实现了我国肝脏外科手术的突破。他制作了我国首个完整的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发现了术后肝脏的生化代谢规律,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进行了世界上第一列肝中叶癌瘤切除术,切除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针对临床上多数肝癌发现时体积巨大不能切除的问题,提出了“二期手术”的概念和方案。创立了扁豆凝集素、醛缩酶、同功酶等先进的肝癌早诊方法,提出成体系的肝癌外科治疗概念和理论,并率先开展了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他的团队对肝癌的病因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多个有临床转化意义的肝癌分子标志物,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几代肝脏外科前辈工作基础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陈孝平教授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他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这些理论的宣传普及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肝脏外科领域的发展。

(三)中国取得绒癌治疗的突破进展

绒毛膜上皮癌(以下称绒癌)是妇科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它发展很快,一旦发生转移,绝大多数病人会在半年内死亡,曾被称作是最凶险的不治之症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医院妇产科宋鸿钊教授团队对绒癌进行了研究,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使大部分病人得到有效治疗。他们研发出的大剂量化学疗法根治绒癌的方法,使该病从死亡率90%变为治愈率90%;首创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而不切除原发灶子宫的方法,保留绒癌患者生育能力;研究绒癌肺和脑转移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使脑转移患者死亡率由%降低至30%;提出绒癌临床分期方法,被国际上采纳作为统一临床分期法。从-年,共治疗了绒癌病人例,恶性葡萄胎例,在这几十年中,绒癌的治愈率由低于10%提高至80%以上,恶性葡萄胎的治愈率几乎达到%,治愈的病人存活时间均大于十年。他创立的治疗方法已在国际范围内被推广和采纳。在前辈们工作的基础上,医院妇产科向阳教授带领团队对绒癌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探索出一套疗效显著的综合治疗方法,显著提高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率达大于70%,治疗效果国际领先。

(四)中国白血病治疗登上世界舞台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对于儿童。中国白血病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多位优秀中国科学家对白血病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是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领路人。年首次明确三氧化二砷是药剂中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振义、陈竺和陈赛娟三位教授进行了深入且具开创性的研究,在白血病治疗领域获得突破。他们是世界上首个用临床试验证明白血病细胞可被“改造”成接近正常细胞的团队。年,发现砷剂和维甲酸具有相似的治病机理,提出两药共用的设想。之后的临床试验表明两种药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显著,获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年,美国将这种联合用药方法作为APL临床治疗上的首选。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优化的用药方案,把难治性疾病M3型白血病变成一个可治愈的疾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医院陆道培教授根治白血病建战功,首次证明了纯化的四硫化四砷可以使某些急性白血病长期缓解。他不仅推动了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还在临床上首先应用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性免疫细胞治疗白血病,并取得初步成功。黄晓军教授研究团队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和临床应用。年,成功移植世界首例基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ATG的“非去T单倍型”,之后进一步完善单倍型技术,形成系统性治疗白血病的“北京方案”。黄晓军团队发展并完善了国际原创的单倍体移植体系,实现了抗白血病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作用分离,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他还证实口服砷剂可替代静脉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证实非高危APL患者口服砷剂联合维甲酸即可实现长期生存,首次实现了不通过输液和化疗治愈白血病可行方法。

(五)中国食管癌防治成效显著

中国是食管癌发病大国,全球每年死于食管癌约30万人,中国占半数以上。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4位,仅次于肺癌、胃癌和肝癌。中国的食管癌发病呈特殊地理分布发病模式,河南安阳市林县等地区高发。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派出专家医疗队,以林县为试点,逐步扩大至华北三省一市,开展食管癌死亡相关调查,开启了我国癌症死因调查工作的新篇章。从年起林县逐步建立了县、社(乡)、队(村)三级防治体系,并开展了食管癌发病、死亡登记报告工作,这是我国建立的首个农村恶性肿瘤登记报告体系。并创建了“政府主导,专家引路,群众参与”的防癌模式,推动了当地肿瘤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在食管癌早诊早治技术方面,20世纪60年代,食管癌脱落细胞采取器(拉网)首次在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使用,开创了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林县已正式为食管癌患者进行外科手术、腔内放射和体外放射等临床治疗措施。80年代以来,食管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早诊早治技术在林县现场研究、发展并逐渐在大范围人群中推广应用。近年来,内镜下黏膜切除等早期食管癌微创治疗技术也在林县迅速铺开。在食管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调查研究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陆士新教授在食管癌亚硝胺病因学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吴旻教授长期结合食管癌高发现场的遗传家系研究,深入阐述了食管癌的遗传特征、遗传变异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食管鳞癌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医院詹启敏教授、中医院赫捷教授和王明荣教授的团队阐明了中国人食管鳞癌中最重要的突变基因与信号通路,发现了多个与患者的发病或预后显著相关的突变基因,具有潜在的诊断、分型和治疗应用价值。中医院林东昕教授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一批食管癌等肿瘤的易感基因。多年来,通过预防控制高发区主要危险因素及食管癌筛查技术的有效应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六)中国“广东癌”研究连获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头颈部肿瘤,广东省发病率位于全国之首。鼻咽癌发病部位十分隐蔽,待临床症状出现时往往已到局部区域的晚期。鼻咽癌研究先驱南方医科大学姚开泰教授研究鼻咽癌数十载,实现了鼻咽癌研究从动物实验到含EB病毒的真正人体鼻咽癌细胞上的转变。在鼻咽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生物信息学等多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教授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鼻咽癌的发病机理,年完成首株鼻咽癌来源的EB病毒全序列分析,年研制出世界上首个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并投入临床使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主导的开放式、多中心的3期鼻咽癌临床研究,填补了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治疗领域一直缺乏高水平研究支持的空白。他们通过提高远处转移的预测及诊断效能,建立全新的鼻咽癌个体化预测模型,确立鼻咽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模式等措施。截至年初,该项目有6项研究结果被欧洲、加拿大和美国的临床治疗指南采用,8项研究结果写入美国权威教科书。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鼻咽癌的研究发展迅速,5年生存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

近年来,中国医学科学家们对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肿瘤发病的机制,在肿瘤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

医院王红阳教授在肝癌信号网络调控、新分子标志物鉴定及转化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研发了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在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确定了与肝癌发生和进展相关的功能性基因,研究水平位于国际前沿。

医院赵玉沛教授在胰腺癌诊疗做出杰出贡献,通过完善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切除范围和强化围手术期处理,明显降低胰腺癌切除手术死亡率及胰瘘发生率。他的团队对胰腺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突出成果。

解放军海军医学院孙颖浩教授在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对中国人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群特异易感基因位点,揭示前列腺癌种族差异的遗传学基础。他建立了前列腺癌多层次早期诊断体系,研究工作位于国际前沿。

解放军空军医学院樊代明教授和医院季加孚教授围绕胃癌病因预防、早期诊治、综合治疗及转化应用研究,创建了国际领先的一体化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胃癌防治的进步。

医院吴一龙教授、中医院王医院周彩存教授积极开展肿瘤个性化治疗、在靶向治疗晚期肺癌上取得巨大成绩,他们的成果成为亚太地区的肺癌诊疗的标准、规范和指南。

中医院徐兵河教授和医院邵志敏教授在开展乳腺癌个体化和靶向治疗研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主持全球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填补了多项领域空白,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医院郭军教授开展了黑色素瘤治疗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开创了国际领先的黑色素瘤新疗法,创建了黑色素瘤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的国内外合作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程涛教授开展白血病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从细胞周期调控角度,揭示了成体干细胞静息状态、效能、自我更新、分化、衰老、恶性转化以及重编程的分子基础,研究工作位于本领域国际前列。

……

像这样与癌症斗争的中国故事还有很多,不可枚举。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和大数据、各种先进检测手段的进步,以及肿瘤药物创新和诊疗技术的发展,中国医学科学家将在肿瘤领域取得更多国际领先的成就,展示更多的中国故事。

THEEND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
看白癜风也能刷医保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82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