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已跃居所有肿瘤的前五位。据报道,美国年发病达例,年死亡例,居死亡相关病因第五位。

尽管胰腺癌的诊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仍不乐观,半数病人死于诊断后5个月内,手术切医院和专业医生外,多数报道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在10%-20%之间,总体五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取代肝癌成为“癌中之王”。

1分钟了解胰腺一个得罪不起的器官

胰腺的形状像个红薯,体格也比较小(长14-18cm,宽2-3cm),它还很“害羞”,藏到了人体左上腹的最深处。胰腺前面有“胃大哥”挡着,周围有“肠大姐”护着。不过你可别以为胰腺是个唯唯诺诺难当大任的主儿,它可兼任着消化和代谢两大功能,能力不容小觑!

外分泌—消化功能: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器官(仅次于肝脏),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大量的酶,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担任“主角”。所以胰腺一旦闹情绪,首要问题就是消化不良,吃啥拉啥。

内分泌—代谢功能:胰腺还负责分泌胰岛素,维持人体血糖稳定。若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就会随之而来,还会引发心血管等疾病,麻烦会比肩接踵。

出现这3个信号要警惕胰腺癌

1.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

2.长期出现左上腹隐痛或腰背部疼痛,夜间更加明显,不容易缓解。

3.黄疸,患者出现角膜及皮肤的发黄的现象。

医生建议:当这些症状莫名其妙、无法解释时,要考虑排查胰腺癌。特别是上述症状反复出现,甚至是逐渐加重的人要尤其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胰腺癌和晚期胰腺癌预后天壤之别。

7种人最易得胰腺癌

1.不健康生活方式

吸烟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对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饮酒对胰腺的致癌作用结论不一,目前认为适量饮酒与胰腺癌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增加危险度。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每天3杯以上咖啡,胰腺癌危险性将显著增加。

2.饮食结构不平衡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预33%-50%的胰腺癌发病率。

3.疾病因素

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作为胰腺癌的病因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糖尿病究竟是胰腺癌的一个早期症状或并发症,还是致病因素,目前赞成其为病因的占优势。尤其是那些突发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作胰腺癌筛查。

4.手术史

胰腺癌发病可能与切除胆囊有关,有报道说胆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超过70%。实验证实胆囊切除术后可以引起体循环中缩胆囊素水平升高,而后者可以促进啮齿类动物发生胰腺癌。

5.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胰腺癌患者中,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是无胰腺癌家族史患者的3-13倍。

6.炎症因素

已有证据表明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或结石性胰腺炎有可能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7.良性肿瘤恶变

胰腺有多种良性肿瘤,但原发性良性肿瘤,例如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很可能恶变为胰腺癌。

保护胰腺医生给了3个建议

1、每年体检不能落!

预防胰腺癌,最好的法子就是定期检查。一般人群至少一年检查一次,高危人群最好一年检查两次。

胰腺检查项目:医院查腹部B超;抽血查CA/CEA/AKP/RGT;有必要时需要做腹部的CT或核磁共振。

2、“老胃疼”也查查胰腺

胰腺躲在胃的后面,容易混淆我们对疼痛部分的描述,如果长期感觉“胃疼”,也需要及时排查一下胰腺疾病。

3、胡吃海塞,抽烟喝酒最伤胰腺

暴饮暴食,抽烟喝酒都会使胰腺分泌大量的酶,过剩的酶堆积在胰腺中,容易导致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本身就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记住,任何时候戒烟戒酒都不算晚。

长按







































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87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