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管武太教授

教槽料的设计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每次设计的时候,会根据产品不断更新,有一些新的研究和体会,今天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感受。

仔猪消化生理

  教槽料应用到仔猪,设计教槽料的一个要点是必须明白生物学基础。简单谈一下仔猪消化生理,这个是如何设计教槽料考虑的基点。我们主要是针对仔猪肠道健康的问题。肠道健康有四个层面的含义,包含消化酶系、微生物区系、小肠绒毛以及肠道免疫。四个板块组成我们认为的肠道健康,在解决肠道健康问题的时候,必须从四个板块综合系统来看待这个问题。

  仔猪消化道的发育,同样也是存在四个方面的发育,既有酶系的发育,微生物区系的发育,还有小肠绒毛,肠道免疫。我们的设计正好是针对仔猪出生之后十天左右,一直到断奶之后,或者再延长到10天,设计的时候要针对这个条件,四个板块解决这个问题。

  仔猪从出生,一直到断奶,包括断奶之后,消化器官的发育,从饲喂的重量,可以看出在早期饲喂教槽料的时候,喂的重量比较小,正在发育过程中。从早期到3天到35天这个阶段里面,胰蛋白酶非常低,它的消化能力非常弱,那么我们提供的添加剂必须是容易消化的。要提供酶制剂的话,胰蛋白酶是必不可少的。断奶之后这个阶段里面,酶的变化是一个剧烈的下降。我们在设计教槽料,甚至是教槽料结束之后,过渡料的时候,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还是非常低。

  早期,淀粉酶的量仍然是很低,也就是说,仔猪对淀粉的消化能力也比较弱。脂肪含量早期非常低,断奶以后又非常低,我们说仔猪的饲料里面,要想对油脂有一个比较高的消化率,适当的加入脂肪酶很有好处。仔猪胃里面的脂肪酶的能量是很低的,从酶的变化可以看出仔猪阶段,器官发育和能力发育对蛋白、脂肪、碳化合物吸收率都很低。

  早期喂教槽料和断奶之后,免疫力还是比较低的阶段,因此添加一些有助于健康的原料都是有好处的。解决肠道健康。还有一个肠道里面的免疫力的关系,这是一个考虑板块的内容。教槽料还要考虑到跟乳汁之间的过渡问题,以前吃母乳,过渡到吃固体饲料,乳汁里面的成分原来是什么?植物性饲料的时候又是什么?如何做到一个很平缓的过渡,把这个过程过好,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仔猪断奶,正好喂到断奶后一周或者十天,断奶后有一个生长的意识问题,设计教槽料的时候,如何使断奶之后,这个一周或者十天里面有一个好的性能,不要有太多的腹泻,是我们设计教槽料非常重要需要考虑的地方。

教槽料的设计要点

  当我们了解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甚至到断奶后一周,体内的消化器官,消化酶系,这个基础理论以后,设计配方的时候有几个关键点考虑。首先为什么要补料?为什么要提供教槽料?研究发现,当可以提供教槽料的时候,有助于仔猪肠道发育,包括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可以看出,吃母乳和吃教槽料同样的起点情况下,胃酸要比同样情况下,吃母乳的提高得快,包括胃蛋白酶的产生量也要高。另外比较母猪乳里面的成分组成,粗蛋白在乳里面30%左右,油脂37%,也就是说,并非说教槽料的油脂就是要很低,完全可以提高。

  教槽料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一是饲料必须要适合仔猪生理及生长规律。仔猪早期体重比较小,但是生长速度最快,满足消化道的特点和体内快速增长的需要。第二诱食性好,仔猪喜欢采食。还有一个就是浓度比较高,高消化性,能够控制腹泻,有利于绒毛的生长。这几条恰恰是我们解决肠道健康的四个板块,综合考虑必然要具备这个特点。

  教槽料设计几个重要的地方:基于肠道健康,必须是在肠道健康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考虑?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水平与比例,矿物质/维生素,功能性添加剂。如果我们把这几个点控制好,例如使用复合酸制剂3kg+5kg的柠檬酸等等手段。那么这样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就是一个中高端的产品定位。

  第三个板块是饲料原料选择技术。

  第四个板块,把仔猪内部主要特点搞清楚,系统考虑问题,关键控制点,从哪几个方面考虑,设计的教槽料一定是完全没有问题。

教槽料提升途径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不断需要更新换代的。教槽料产品改进效果,应该有几个方面的措施:一个是发酵类原料;一个是通过加工工艺来改善,配方一样,工艺改善效果也不一样;还有一个思路是利用功能性的添加剂。

  发酵类或者预处理原料,经过发酵,或者是某一种,甚至是油脂经过预处理,都可以改善教槽料的效果。但是这个预处理从发酵的角度,乳酸菌类,酵母类,芽孢杆菌。我们知道预处理最主要的是发酵的豆粕,糠因子经过处理以后,为什么可以产生一些不好的作用?四个方面,一个引起小肠刷状缘酶活性降低,第二个是产生特异性抗体IGG。通过豆粕的发酵去除大豆抗原蛋白。通过酵母菌,α-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寡糖,几种处理以后可以产生酸性蛋白酶,变成比较小的蛋白质。最佳的作用条件是靠乳酸菌作用以后,产生这个环境来实现。大豆里面仍然有一些寡糖类,使得它更好利用,我们在这个产业里面得知道,普通的豆粕会让教槽料腹泻比较多,如果通过发酵豆粕就有助于改善。

  第二个通过配方加工工艺的改善,使教槽料的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加工工艺包括粉碎、膨化和制粒几个步骤。首先看一下颗粒的大小对于猪饲料效率的影响,早期研究结果标明,不同的颗粒大小饲料转化效率不一样。玉米是设计教槽料最常见的一个原料,玉米的理想颗粒实际上是有研究的。原来的玉米就是过筛,然后粉碎,后来建议过两次筛,结果配方没变,效果见好。所以说加工工艺的改善是我们提高教槽料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还有粉料和颗粒料,当然颗粒软一些,还是可以改进。作为颗粒料,美国一个试验结果标明,大概是2到4的直径范围之内。还有一个新方法,二次制粒工艺,配方没变,效果又进一步提高。工艺的处理至少有三个层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含义,单一原料可以处理,多种原料也可以处理,可以通过工艺改进效果。

  第三个是功能性添加剂。益生菌的研究,肠道健康的研究,现在是世界性的研究热点,最开始是从人类医学研究开始,这些年在仔猪的肠道健康方面,国内也是有一个研究热点。动物肠道里面的屏障,首先有免疫屏障,然后是物理屏障,中间是化学屏障,最外面是微生物屏障。实际上益生菌的作用根据目前国内外和人类医学上的研究结果,三个方面,一个是直接作用,作用被动细胞产生黏液层。第二个通过上级细胞,进行免疫反应。第三个直接作用是通过紧密连接蛋白的改变,物理上阻碍有害菌的进入。再有一个间接性的作用,产生细胞因子,最后出来,成分泌性的IgA,这个是黏膜免疫。还有直接性的黏附作用。

  那么有益微生物怎么进入仔猪肠道呢?一种是黏附,第二个是排阻,跟有益菌结合,跟有害菌结合的机会减少,第三个就是通过竞争结合。第四个来替换。这个方面我们合作伙伴公司做了很多的研究,介绍一下他们的研究结果。乳酸杆菌是通过竞争、排阻、替换抑制大肠杆菌,研究结果标明每一个小肠的上皮细毛可以黏附20到30的菌落,那边是黏附40到50个。

  单独的大肠杆菌的黏附率如果加了灭活的菌,也就是说有益菌能够改善肠道健康,这是乳酸菌另外一个方式。这是黏附率的另外一个实验,通过先用大肠杆菌,最后再加乳酸菌进去,看看是不是会减少?加了以后,发现可以降低大肠杆菌的黏附能力。

  添加剂的选择,红色是基础,中间的浅蓝色是常见的选择,最上面是益生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新的一类,改善肠道健康,所有可能的选择,可能采用的。我们除了配方设计,原料选择,还有工艺水平等等。营养水平与原料选择,要么就是对原料进行发酵和预处理,加工工艺对整个产品进行改善也是一个途径,第三个功能性添加剂也是一种改善。抗生素减少/替代技术,这是我们下一个“十三五”里面,或者说今后几年研究的一个方向,如何能够在减少抗生素使用情况下,或者在这个前提下,开发新一代的教槽料,代表不同颜色和不同意义。

  我们知道教槽料是用在养猪现场第一线,教槽料设计如何?教槽料效果再改进,最终要用到生产一线,充其量是在养殖里面算一个营养板块。教槽料在生产线中表达出来的效果好坏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说养猪场的环境,疾病控制,甚至我们的管理等。教槽料用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它其实是一个板块,不能代表生产一线。措施改进,生产一线的措施一定是很理想,所以我们的教槽料研究者、推动者,还有带领养殖一线的人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使他们在生产一线最终表现出来的是猪场的生产性能提高,这样才使我们教槽料生产最终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安佑集团胡琴博士大家在提到一些营养的标准时候,都更多的会考虑如何让猪长得快,这需要什么类型的营养呢?从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猪场都有相当比例的猪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有很多免疫疾病,种种情况下,免疫的营养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如何改善小猪免疫力状况?这个是我们之前做的一个实验。哺乳的阶段我们提供自己的奶水,所以28天这个猪可以长到将近4、5公斤,70日龄的时候达到40、50公斤。除了有好的饲料以外,整个猪场的环境情况、卫生状况都需要做得非常到位,猪才能够发挥如此大的潜力。但是,在我们实际生产当中,猪的生长成绩差强人意。为何会导致这如此大的差距?从理论上分析,年开始,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一些疾病的压力,包括呼吸道、霉菌毒素、污染、PED的爆发等,哺乳期仔猪的死亡率也在上升。这些疾病都有一个特点,即: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这个是广东樊福好博士的资料,可以看到很多猪处于亚健康状况。这里列举了一些养猪成绩,可以看出国内的情况:保育猪部分死亡率很高,健康状况较差。总结来说,猪的免疫力抑制问题普遍存在,许多疾病都会影响到猪的生长速度,因此我们的配方当中,如何提升猪的免疫力应该作为重点。刚才两位老师也一直在说,养猪不光靠饲料和营养,这是一个综合很多方面工作。免疫也是如此,它包括从防疫角度降低整个猪场的病原压力,以及从营养角度提升猪的免疫能力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初乳今天更多的是聚焦在怎样改善猪的免疫力,涉及四个方案:第一个就是如何通过母子目前免疫,增强免疫效果,提升小猪的抗病能力;第二个是减少整个猪场的应激状况;第三个是关于饲料,我们要如何做多肠道的保健,通过饲料和饲养把小猪的肠道养好;第四个是通过各种免疫影响提升小猪的免疫能力。此外,还有一点,如何降低病原的压力?这个与生物安全相关。可以看到现在免疫的一些状况。如果猪场在哺乳的时候,自身免疫力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都是通过母源的免疫力来作为保护,如果今天吃到初乳够多,那么它的保护力更强,不易患病。同样,如果是环境的病原压力降低,也不容易患病。第三个就是自身免疫力快速建立起来的时候,抗病能力就会增强。所以,如果猪场病原压力高,母猪给初乳的保护力差,加之自身免疫力又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猪群会一直处于患病风险当中。此时,猪只一旦发病,很多问题都会一并显现。因此我们的目标解决方式,就是降低病原压力,以及提升猪的免疫能力。有一个很著名的养殖学家说过,免疫力是养猪老板的生死门。如何建立这样一种免疫力的能力,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实现快速生长?又回到刚才说的,提升免疫力的直接方法就是提供初乳的免疫,仔猪在哺乳期内,所有的免疫力都是通过母猪的初乳得到的,初乳中抗体是否足够强大,可以得到多少初乳,决定了抗病能力的强弱。从初乳的成分中可以看到,其中有非常高的蛋白含量,以及一些重要抗体和免疫因子、免疫细胞等等。但是初乳抗体也是有时间要求的,通常在24小时以内效果较好,而实际上,从分娩开始,前六个小时的初乳更为重要,其后免疫因子将会降低,因此如何让小猪尽快吃到初乳,是非常重要的。分娩后获得的初乳越多,抗体越高,免疫能力越强,给仔猪的保护也越长久,同时,患病的机率降低。因此,要提高仔猪免疫力,一定要让它及时并吃到足量的初乳,特别是刚生下来的小猪,尽量即刻哺乳,对于那些没有力气爬到妈妈身边的弱仔,可以将初乳挤下喂食。无论如何,要让每一头小猪吃到初乳,得到来自母猪的抵抗力。影响初乳分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健康程度、营养水平等,如果环境不好,血液全部流到体表,奶水就会变少,同时质量也会下降,非常影响乳汁的营养含量。此外,仔猪不拱奶,小猪太弱不会吃奶,产仔量太多的时候,前面能够吃到,后面无法吃到等情况,都会对泌乳量以及母乳的吸收产生一定影响,这时候需要通过一些饲养方法,让仔猪获得足量的初乳。要提高仔猪的抗体和免疫因子,建议通过母子免疫来做,把这些会影响到母子免疫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维E等有激活免疫细胞的能力作用的物质,以及氨基酸的色氨酸、苏氨酸等等,加入这些营养素,通过母猪的免疫达到提升初乳中免疫质量的效果。应激影响到小猪免疫力的是,我们经常说的是应激,如何减少小猪的应激?人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了这些压力,免疫就会受到抑制,这个大家都清楚。猪同样如此,如果你今天给了他很多压力,它的激素会混乱,免疫力受到抑制,就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应激的具体反应有哪些呢?譬如转栏时,猪会颤栗,温度过热过冷、环境过于潮湿、光线过于强烈,灰尘过多、通风过多、昼夜温差过大、饲料水源供给不足等等,都会让猪只感觉不适。因此要提升仔猪免疫力,就要减少应激的发生,改善饲养条件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让它在里面感到舒服,应激随之减小,自身免疫力自然会得到加强。对于病猪和弱猪,一定要给予特殊照顾,在及时用药的基础上,可以提供单独的畜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病猪、弱猪消化能力较差,因此还要提供更容易消化的饲料。肠道健康这是健康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一旦受损以后,抗病能力变差,细菌会融入进去,导致疾病,猪只对营养的吸收也会变差,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从饲料的角度来看,养小猪就是养肠道,如何把肠道养好并快速建立消化和免疫功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这里就把安佑养肠的方法浓缩在这个PPT中。肠道要养好,需要一个消化率很高、免疫力比较高、抗原低、改善小肠绒毛的教槽料,同时,还要参考一些比较成功的教槽法。我们有一个教槽法,但是囿于时间关系,此处不再赘述。专家们都有给出小猪从哺乳到保育70天整个消化道和酶活的变化,要通过酶活各个阶段的变化使用不同的饲料,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做不同的饲料,这样才可以满足猪的消化生理。有了一种高效的教槽料,加上正确的饲养方法,猪的采食量就会增大,小猪可以快速建立肠道的发育以及主动免疫的能力,生长速度就会较快。大家都有提到断奶后采食量的重要性,实际上,断奶后的采食量真的非常重要。如果在断奶第一天不吃药,肠毛会即刻萎缩,很容易出现状况。这种情况下,除了







































白癜风能治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wh/22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