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医院 >>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附补脾胃四宝
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
你吃了吗?这是国人口中较为常用的一句问候语,最初,反映的是人们在历经艰难岁月时相互之间一种实实在在的关切,而进一步讲,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相互提醒,为什么这么说呢?
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我觉得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1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我在门诊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鼻子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耳朵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2脾胃与五脏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3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4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者吃点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周身舒服。总之,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如何养脾?情绪控制对于养脾很重要
◎养脾,先要养好情绪
想想天地万物,各有规律,各行其道,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开心才是。感恩天地,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万物,为我们提供生活的必需,并且给我们以快乐。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多存感恩的心、向善的心、快乐的心,这样心境自然就开了,自然肝气顺畅,脾土得以安康。这也是养脾的方法。
◎肝不郁,则脾不虚
脾属土,肝属木,若土气壅滞,需要木来疏土,则土气不滞。若肝气肝火偏旺,会伤损脾土。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肝不郁,则脾不虚。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养脾的五个要点要牢记
其一,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其二,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其三,勿过食生冷
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我认为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其四,养脾的中药及汤方
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因此,甘淡可以养脾;脾气太虚,千万不可吃香喝辣。
养脾可用此方:
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30克,陈皮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或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每次15克,日两次,冲入温热的米粥中服下。
其五,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其六,脾气通于口,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脾有病则唇色改变,或发黄,或发暗,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又按面部诊断,脾应于鼻头。鼻头色黄,必属脾虚。按手掌诊断,手掌中间及大鱼际对应脾,若发暗亦是脾虚之相。
平时认真调理,自己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脾阳充足的改变。
附:补脾胃四宝红枣
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红枣的功效:
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治疗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神智不安、心悸怔仲,胃虚食少、脾虚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禁忌:
有宿疾者慎食,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物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养生养颜效果极为突出。
老年体弱者食用红枣,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产妇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加速机体复原。民间有“一日吃仨枣,驻颜健身不显老”的说法。
养生食疗方红枣菊花粥
红枣50克,菊花15克,梗米克,红糖适量。
将红枣洗净,去核,同菊花、梗米一同放入锅内,再加清水适量,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用。
健脾补血,清肝明目。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治疗贫血
红枣克,黑豆面克。将红枣去核,煮熟,加入黑豆面,共同捣烂做成丸子。每次服3克,每日3次。
荠菜
利肝和脾,明目益胃
功效:利肝和脾,明目益胃,止血降压。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雪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症。
禁忌:便溏泄泻者慎食。
《本草纲目》记载荠菜“明目益胃”。《名医别录》记载荠菜“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记载荠菜“凉肝明目”认为常食此菜对身体很有益处。荠菜还有“补血佳蔬”的美称,可以促进排毒,减肥轻身。
食用荠菜应注意,荠菜根的药用价值很高,食用时不应摘除;荠菜不宜久烧久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眼色变黄;荠菜做菜时,不要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养生食疗方荠菜炒荸荠
荠菜克,荸荠克,盐、鸡精适量。
荠菜洗净,切段;荸荠洗净,切片。锅烧至七成热,放油,武火炒熟,下盐炒匀,以鸡精调味食用。
清热解毒,降压。治疗头晕面赤,烦躁易怒。大便干结。
荠菜拌豆腐
荠菜克,水豆腐克,盐、麻油和味精适量。
水豆腐切小块,用沸水略烫,捞出。荠菜用沸水烫熟,凉后切成细末放在谁豆腐上,加入盐、麻油和味精,拌匀食用。
消积化滞,去脂减肥。
治疗内伤吐血:取荠菜、蜜枣各30克,水煎服。
治疗崩漏及月经过多:取荠菜龙牙草各30克,水煎服。
治疗高血压:取荠菜、夏枯草各30克,水煎服。
山楂
消食化积,散瘀行滞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治疗饮食积滞、胸膈痞满、疝气、血瘀闭经等症。
禁忌:消化道溃疡吐酸者慎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山楂中富含胃蛋白酶和丰富的纤维素。经常食用山楂,克达到《本草纲目》所说的“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之效。
山楂还是美容抗衰的良药。
将山楂与柠檬片一同用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饮,能满足人体维生素C的需要量,起到美化皮肤,抵抗衰老的作用。
养生食疗方山楂丹参粥
生山楂50克,丹参30克,梗米克,冰糖适量。
生山楂洗净,用小刀挖去蒂与籽,梗米淘洗干净,丹参洗净,同梗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40分钟,除渣取汁。再放入山楂片,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成粥,加冰糖调匀,早晚2次分食。
活血化痰,通经止痛。
山楂蜂蜜膏
山楂克,蜂蜜克。
山楂去果柄及果核,放在锅内(勿用铁锅),加水适量,煎煮至七成熟,水将耗尽时,加入蜂蜜,再以文火煎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却后放入瓶内备用。每日2次,以温水冲服。
破气行瘀,祛脂减肥。
治疗月经不调
取山楂20克,红糖适量。山楂洗净,去核,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煮至烂时,加入红糖,熬成稀糊状即可。经期前3-5日开始服用,至经后3日为一个疗程。
治疗病毒性肝炎
取山楂20克,洗净,研成粉。每日口服10克,连服10天。
桂圆
滋阴补血,清热散结
功效:祛风散邪,聪耳明目,安神。治疗失眠、健忘、头晕眼花、疝气、湿疹等症。
禁忌:阴虚内热者及孕妇不宜食用。
《本草纲目》记载桂圆“开胃宜脾,补虚长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桂圆富含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素,可以补益脾胃,润肤养颜。
桂圆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素都是人体必需的,更是大脑神经衰弱、腰膝酸软、记忆力低下者必不可少的。
另外桂圆对子宫癌细胞的抑制率超过90%,非常适合病后体弱、脑力衰退者以及更年期女性食用。
养生食疗方桂圆酒
桂圆肉克,60度白酒毫升。
用法将桂圆肉放在细口瓶内,加入白酒,密封平砍,每日摇动一次,半月后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补益心脾,养血定神。适合面色无华、失眠、健忘的女性食用。
桂圆蜂蜜膏
桂圆克,蜂蜜克。
将桂圆洗净去柄去核,置于锅中煮熟(不能用铜、铁锅),汤汁将干时,加入蜂蜜,文火煮至汁稠即可。每日服用。
活血消脂,美肤益颜。坚持服用,则身轻体健,面色红润。
治疗痈疽或溃疡久不收口:
桂圆壳煅炭,研成细末,调麻油涂患处。
治疗烫火伤:
桂圆壳煅炭,研成细末,调桐油涂患处,可立即止痛,且愈后无瘢痕。
治疗头痛、心虚头晕:
桂圆壳15克,煮水饮用。
送给原始点家人的新光盘......(珍藏)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版权说明: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处理。谢谢!
赞赏
长按斑鸠菊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wh/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