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是一个什么样的器官?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器官,它位于上腹部正中及左侧深面,胃的后方,脊柱的前方,呈三棱柱状。成人胰腺长15~20厘米,宽3~4厘米,厚1.5~2厘米,重88~98克。胰腺自右向左分为相互连续的四部分:胰头、胰颈、胰体及胰尾。

胰腺有什么样的功能?

胰腺同时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外分泌部分由腺泡细胞和导管组成,腺泡细胞能分泌胰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例如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等,能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物质。腺泡细胞分泌的胰液经导管逐步汇合,最后经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胰液和胆汁共同进入十二指肠消化我们所进食物,如果外分泌功能不足就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内分泌部分由散在胰腺实质内的胰岛细胞组成,胰岛细胞能分泌多种激素,例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当胰岛细胞因破坏过多或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疾病,即糖尿病。

胰腺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目前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美国,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数据,年全美胰腺癌新发病例48,,其中男性24,,女性24,,占全部新发病例的3%。同年胰腺癌死亡例数40,,其中男性20,,女性19,,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7%,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男性仅次于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女性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目前,关于中国胰腺癌发病率的统计资料尚不健全,仅有上海市的相关数据。近几十年来,上海市胰腺癌发病率明显增长。上海市男性胰腺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从年的11.13/10万上升到年的17.28/10万,8年间增长了55%;女性则由9.91/10万上升到14.04/10万,增长了42%。而关于胰腺癌死亡率,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胰腺癌死亡率在城市排名第6,在农村排名第9。

胰腺癌病因是什么?

目前胰腺癌发病原因不明确。有人说胰腺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虽然这种说法不准确,但胰腺癌与生活方式是有一定关系!因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有长期烟酒史、高脂饮食、肥胖的高龄人群;另外糖尿病史和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长期化学物质β-萘胺、联苯胺等也有关系。

胰腺癌好发于那些人群?

胰腺癌好发于45~65岁人群,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吸烟人群患胰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人群的2.5~3.6倍,而且吸烟时间越长,概率越高;肥胖人群患胰腺癌的概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倍;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胰腺癌患病率也高于正常人群;对于一级亲属中有一位胰腺癌患者,其患胰腺癌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对于一级亲属中有两位胰腺癌患者,其患胰腺癌概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而对于一级亲属中有三位胰腺癌患者,其患胰腺癌概率是普通人群的30倍。

胰腺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胰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最早会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腹泻和间隙性上腹部隐痛等症状,这些的症状很容易与其它疾病如胆道结石、胃病、肝病等混淆。

胰腺癌中晚期有那些症状?

中晚期时胰腺癌患者腹痛加重,且呈持续性腹痛,并出现腰背痛,程度剧烈,日夜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和饮食,这是有由于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所致的。持续性腹痛症状时往往提示疾病已进入中晚期。

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眼睛巩膜变黄,称之为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胰头癌约80%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黄疸,是由于肿瘤浸润或压迫胆总管,造成胆汁排出受阻,从而引起黄疸。黄疸一般呈进行性加重,尿呈红茶色,大便呈陶土色,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瘙痒。约25%胰头癌患者可表现为只有黄疸,无腹痛症状,即无痛性黄疸;约10%胰体尾部肿瘤患者也可发生黄疸,这可能与肿瘤的肝内转移或肝门如淋巴结转移压迫胆管有关。

胰腺癌患者与其它肿瘤一样会出现消瘦乏力,这与肿瘤患者消耗过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睡眠不足和肿瘤消耗能量密切相关。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消瘦乏力、体重下降越来越明显,可伴有贫血、低蛋白等营养不良症状。

少部分胰腺癌患者还会有腹部肿块、糖尿病、长期低热的临床表现。

为什么发现胰腺癌时常常是晚期了?

尽管胰腺癌患者会出现上述这些临床表现,但是大多数患者还是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常常被患者或医生误认为是胆道结石、胃病、肝病而不引起重视而延误了治疗,甚至有不少患者被当肝炎治疗!

怎么样才能早期发现胰腺癌?

①不明原因的眼睛或全身发黄,也就是黄疸;

②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

③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④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道症状;

⑤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

⑥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⑦自发性胰腺炎。

对于怀疑胰腺癌的患者,应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对于胰腺癌的检测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生化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血糖升高;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与胰腺癌相关的几种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胰胚抗原和胰腺特异性抗原等也可能升高。

B超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也是胰腺癌筛查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无放射性的优势,B超可发现2厘米以上的胰腺肿瘤,同时还可以初步检查胰腺癌有无肝转移。但其存在视野小、易受干扰的不足。对于B超检查怀疑胰腺癌的患者需要行进一步检测,以明确诊断。这时,CT扫描是至关重要的。

CT是胰腺癌诊断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创伤小,能准确定性诊断。在众多CT扫描中,胰腺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胰腺癌的最佳CT技术。通过该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发现2厘米的胰腺肿瘤,还可以检查胰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可以充分显示胰腺癌与周围重要脏器、血管的关系,这为我们外科医生行手术治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对于行CT检查时,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磁共振能起到补充作用。

CA19-9高就意味是胰腺癌吗?能判断预后吗?

CA19-9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使用最为普遍,对胰腺癌患者来说它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是最高的,而且它升高的程度越高,诊断越有价值;同时CA19-9还是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术前CA19-9水平高的患者预后比CA19-9水平低的患者差。但CA19-9的水平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仅仅根据CA19-9的高低水平就诊断胰腺癌,高不一定是胰腺癌!正常也不能排除胰腺癌!预后判断除了跟CA19-9水平高低有关外,还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是否切除干净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果上述检查都不能诊断怎么办?

超声内镜、ERCP及PET/CT检查也可以诊断的!

在超声内镜下穿刺确诊,还是有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且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一般不常规行穿刺检查!

胰腺炎和胰腺癌有什么关系?

胰腺炎和胰腺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也不相同。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轻症患者可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的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胰腺癌患者因肿瘤压迫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因此对于自发性胰腺炎患者,我们要排除胰腺癌的可能性。

慢性胰腺炎可转化为胰腺癌吗?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长期反复的发作有发生胰腺癌的可能,尤其家族性和钙化性慢性胰腺炎。

得了胰腺癌该怎么治疗?

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以及传统中医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辅助治疗的效果不确切!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对于位于胰头、胰颈的肿瘤,需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位于胰腺体尾部的肿瘤,需行胰体尾加脾切除;而对于肿瘤较大,侵及胰头、胰颈、胰体的肿瘤,需行全胰切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的关键手术,该手术同样是治疗胆总管下段肿瘤、壶腹部肿瘤以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手术分为探查、切除及重建三步骤,即探查腹腔有无肿瘤转移,决定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包括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六个脏器以及大网膜和周围淋巴结;重新构建消化道,恢复消化功能。该手术由于创伤大、切除脏器多、步骤复杂、手术时间长、风险大,因此被誉为“普通外科最大手术”。

手术治疗主要有那些并发症?

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包括术后出血、胰瘘、胆瘘、术后感染、胃瘫等,甚至死亡。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胰腺肿瘤的治疗,低手术量的医疗中心的手术死亡率比高手数量医疗中心高3~4倍。因此,国内外胰腺外科专家一致认为,胰腺切除术应在年手术量较多(20例/年)的医疗中心实施。

信源:湖北生活广播









































白癜风医生
最好的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l/40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