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治疗 >> 腹腔镜中段胰切除术式创新捆绑式胰胃吻合
尽管腹腔镜中段胰切除术的病例越来越多,胰腺残端的处理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操作,这也是胰腺微创手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开放手术中,有很多试图减少术后胰瘘发生的胰空肠或胰胃吻合的方式,其中一医院的彭淑牖教授团队发明的捆绑式胰胃吻合,该技术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胰瘘发生率,不过该技术在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仍然较少。
为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中段胰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医院的洪德飞教授团队和上海医院的刘颖斌教授团队先后在10位患者中应用了该项技术,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SurgicalEndoscopy杂志上。
从年10月到年7月,该团队先后为10位胰颈部有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中段胰切除术,并在术中使用了捆绑式胰胃吻合技术。
具体手术方式如下:
1.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在脐下行10mm切口,常规造气腹,腹腔探查排除转移灶。分别在右上腹、左上腹和左腰区行5mm、12mm和5mm切口。
2.首先切开胃结肠韧带和小网膜囊暴露胰体,之后用8号导尿管悬吊胃并在腹壁外固定,进一步暴露胰腺。
3.分离胰腺下缘和结肠中静脉周围的腹膜,暴露肠系膜上静脉(SMV)。之后从SMV和胰颈后方钝性分离胰腺,建立胰后隧道。充分暴露SMV和脾静脉在门静脉的汇合部。
4.之后分离胰腺上缘,继续钝性分离出距离胰颈2cm的脾动静脉,提起胰颈,用Hem-o-lok钛夹夹闭距胰颈2cm的脾动静脉的分支(如图1)。
图1A:脾静脉;B:胰腺;C:钛夹
5.腹腔镜下超声确认肿瘤的边界。用60cm直线切割吻合器在近端切断胰颈(如图2),提起远端胰腺的断端进一步分离胰腺的上下界和脾血管的分支,直至留出足够的切缘,用Hem-o-lok钛夹夹闭胰腺下方的胰周血管,之后在远端胰腺上用超声刀再次切断胰腺。标本送快速病理。
图2A:胰腺中段;B:直线切割吻合器;C:尿管
6.进一步游离远端胰腺断端,留出3cm长度作吻合,用4-0prolene线缝合胰腺残端。
7.放置胰管支架管,在胃后壁行3cm左右切口,直径与胰腺残端一致,在胃前壁再行一3~5cm左右的切口,在胃后壁的切口用3-0prolene行全层荷包缝合(如图3),直视下将胰腺断端拖入胃腔2cm。
图3A:荷包缝合;B:胃后壁切口;C:胰腺断端
8.结扎荷包后,胃壁被绑定在胰腺残端上(如图4),关闭前壁切口。
图4A:胃后壁;B:收紧的荷包线;C:胰腺残端
术后如图5所示。
图5A:脾动脉;B:脾静脉;C:胰腺近端切缘;D:胰胃吻合口
手术效果及分析
结果显示: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胰管直径在1.6~2.1mm,平均(1.71±0.17)mm,手术时长在~min,术中失血20~mL。其中三例患者出现A级胰瘘,一例出现延迟胃排空,均保守治疗后好转。一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二次手术。
术后通气时间为3~5天,恢复半流饮食的时间为6~10天。住院时间为8~20天。术后正常饮食后空腹血糖为6.3±1.6mmol/L,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术后病理示:5例浆液性囊腺瘤,一例IPMN(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两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两例SPT(实性假乳头状瘤)。
术后随访7~40个月,未见复发,无新发糖尿病和胰腺外分泌不足表现。
该研究表明,腹腔镜下中段胰切除捆绑式胰胃吻合安全有效,其优势主要有:
1.创伤小;
2.可有效避免胰瘘;
3.可有效预防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
相信该手术方式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胰颈部良性和低度恶性的肿瘤的治疗。
编辑:程培训
友情提醒
普外时间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