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在临床上可以说事最常见的症状,但是有时却会使临床医生束手无策。西医上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之分,再细分感染性发热可继续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少见的寄生虫微生物等引起的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有免疫结缔组织病、肿瘤吸收热等。而中医认为发热只是一种表象,而引起发热的病机则是千变万化的。今将几年来记录较详细的发热病例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

1

老年患者,胰腺癌,发热两三个月,该患者曾用各种抗生素及氟康唑等抗真菌药均无效。诉口苦口干,发热从上午10点左右开始逐渐升高,至下午5点左右达到39度左右,发烧前有时有畏寒,咳嗽,痰少,偶有黄痰,伴乏力。舌质红,苔白,脉弦数。辩为胆郁而刑金。予以小柴胡汤合苇茎汤加减,嘱一日三次喝。

处方:柴胡25黄芩15天花粉30党参15炙甘草6桃仁10薏苡仁60芦根30冬瓜子30桔梗12半夏20黄芪60当归15牡蛎30生姜20大枣15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

喝了三次,第二天随访日未再发热。

2

患者陈某某,男,55岁,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20余天,出现发热,达39℃以上,CT示:盆腔可见低密度囊腔,考虑术后盆腔积液感染,遂经尿道放置引流管行脓液引流,系黄色浑浊液,伴恶臭,约ml,行脓液培养,并经验性给予舒普深抗炎,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对舒普深敏感,继续采用舒普深治疗并行每日冲洗脓腔,患者发热控制,脓液逐渐减少。三日前患者忽然再次发热,换用美罗培南仍发热。会诊诉口干,寒战,发热,达39℃乏力,无口苦,查舌质淡白,稍暗,脉芤数,辨为少阳发热,气虚血瘀。

处方:柴胡25黄芩10桂枝15干姜15天花粉30生龙骨30

生牡蛎30炙甘草6黄芪60当归15党参15生姜5片大枣3枚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

两日后随访发热已控制。

3

患者女,29岁,难治性乳腺癌,乳腺局部巨大肿块,四周期TC方案联合Herceptin化疗后肿瘤进展,更改化疗方案化疗后3天出现高热40℃,给予抗炎治疗效不佳。会诊患者诉口干,淡而无味,就进食后剑突下胀满,大便干结,发热,40℃,发热前有寒战,平素畏寒,手脚冰凉,查舌质淡暗红,苔滑,右手脉弦细,左手脉沉涩。辨为肝脾不和,上热下寒,中焦痞塞,气滞血瘀。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柴胡25黄芩10桂枝15干姜15天花粉30生龙骨30

生牡蛎30炙甘草6清半夏20黄连3党参15当归30桃仁10代赭石30生姜5片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

两日后随访主管医生诉服药后即未再烧。

4

老年患者术后出现发热38.9度,口干,乏力,睡眠差,咳嗽,咳痰,痰黄粘不易咳出。引流液和痰培养均为多药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应用替加环素和舒普深效不佳,查舌质红干燥,苔黄,脉数急。辩为气阴两虚,痰热蓄肺。予以补气养阴,清热化痰。

处方:黄芪60当归15生龙骨30生牡蛎30生薏苡仁60芦根30冬瓜仁30丹皮15瓜蒌30桔梗12海浮石20炙甘草6麦冬20玄参15半夏15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服药第二天体温已下降,服用第三天,体温最高37.7℃,痰明显减少,且易咳出。二诊其舌干口干,主要为气阴两虚,调方重补气阴。

处方:玄参20麦冬15生地15太子参30沙参30天花粉30炙甘草6半夏15生牡蛎30海浮石15黄芪60丹皮15生山药30白扁豆30

五付水煎服日一剂

5

病人刘某某,男,71岁,根治性全胃切除加脾脏加胰尾部切除术后45天,近5日出现发热,达38.8℃,彩超腹部未见异常,左侧胸腔少量胸水,右侧胸腔未见积液。经验性应用舒普深无效,行CT示:腹部呈术后改变,胰腺残端周围似有积液,左侧胸腔少量胸水。会诊患者诉口干苦,乏力,腹胀,苔黄厚腻,脉弦数,重按滑,辩为湿热弥漫三焦,用三仁汤加减清利湿热,芳香化湿。

处方:生薏苡仁60杏仁10白豆蔻6滑石20竹叶20栀子15通草10厚朴12茯苓20半夏15丹皮15藿香15薄荷6青蒿15

服用药两天,今晨随访症状控制,已挂床回家。

6

老年男性患者,79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8周期后,间断性发热两周,最高体温38.7℃,激素、口服退热药、消炎痛栓退热效果均欠佳,先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卡泊芬净、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及抗真菌药、激素等效果不佳。会诊时患者口干甚,腹胀,大便需用开塞露,小便不利,插导尿管排尿。查舌质绛红无苔,中间焦黑,而且舌体颤动,双手脉躁急,有间歇。辩为热灼阴液,肝风内动。此证为温病学重症,进一步发展则可能转化阴证,此即为阳极转阴。所以重用增液汤加减增液凉血,仿三甲复脉汤意重镇肝阳柔肝养肝,并轻用白虎汤清燥热。

处方:玄参30麦冬20生地20丹皮15生龙骨30生牡蛎30制龟甲30沙参30生山药30生白芍15炙甘草6知母12生石膏30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5日后过去随访,舌质已不红,并生苔,舌体已不颤,大便自行解出,体温也好转。此证多见于素体阴虚病人长期发热出汗伤阴,稍有不慎会危及性命。此患者舌体颤动,脉间歇,已为肝风内动,再不养阴则会出现高热抽搐等肝风大动之像,那时命即危矣。西医如果懂点中医知识对整个病情的判断会更好一些,而不是一味依赖化验和检查,因为那些检查如发现异常已为器质性病变,而通过中医观察出现的判断还属于功能性改变,更早一些,及早下手调理胜算更高。

7

患者女,68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坏死,患者出现高热,达39度多,抗菌素及抗真菌药控制不佳。本来主管医生打电话问是否可用安宫牛黄丸控制发热,让发舌苔过来,估计为寒湿蕴热,此非安宫牛黄丸可用之证,如用则冰伏其寒湿会更加重病情,去会诊,患者精神差,乏力,食欲差,大便干结,腹胀,面色晄白,高热39℃,口干甚,小便频,身有瘀点,舌苔白厚腻,舌质淡红,脉沉涩,辩为阳虚湿滞,血虚血瘀。当务之急应去其寒湿疏通气机,使热无所依附,则发热自退。故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加鹿角胶以丽督脉,因督脉为阳脉之海,加当归以养血活血。嘱一日三次服用。

—5—25处方:半夏30黄芩12黄连3干姜15党参15炙甘草6厚朴15茯苓20泽泻30桂枝15草果9藿香15鹿角胶12当归30

七付水煎服一日三次服

服药第二天随访大便通畅,未用退热药体温最高38度多。二诊精神好转,言语较前有力,大便顺畅,腹胀较前明显减轻,口干,小便不利但频数,色黄,腰酸痛,活动受限,双下肢浮肿,全身多处瘀斑,查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尺脉弱。辨为肾阴阳俱虚,虚火上炎,中气下陷。肾主骨生髓,患者腰疼不可转侧,故予以桂附地黄汤去熟地(因有腹胀)峻补肾阴肾阳,龟甲补任脉,鹿角胶补督脉以治其本,腹胀考虑为肾中火虚致使清气不升,中气下陷,故予以大剂黄芪补气升阳。

—5—31处方:黄芪90当归20生山药60山茱萸30茯苓15泽泻20肉桂6制附子12制龟甲30鹿角胶12生麦芽30五味子9怀牛膝20天冬15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治病首先要使气机畅通,再事补益,否则会越补越重。而用成药也需辨证,不然反倒会加重病情。

8

老年女性,79岁,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39度多,口干苦,腹胀满,不能进食,下腹痛,查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有力。辩为少阳证合湿热弥漫,予以小柴胡汤合三仁汤五付,嘱一天三包,少量频服,五付药三天喝完。

处方:柴胡25黄芩15生薏苡仁60杏仁10白豆蔻6滑石15竹叶20通草10半夏20厚朴9栀子12干姜3炙甘草6败酱草30党参10生姜5片

五付水煎服日一剂

第二天随访患者体温下降至38度,可自行退热,第三天体温正常,腹胀消失。二诊患者精神好,食欲佳,无发热,苔黄厚,脉滑数,继续三仁汤加减善后。

处方:生薏苡仁60杏仁10白豆蔻6滑石15竹叶20通草10半夏15厚朴栀子12黄芩12车前子30薄荷6蝉蜕15神曲30白扁豆30

三诊,患者无不适主诉,食欲非常好,舌质暗红,苔黄腻,予以苇茎汤加减清利湿热,准备出院。

处方:生薏苡仁60桃仁10芦根30冬瓜仁30滑石15竹叶20通草10栀子9泽兰15益母草30银花12连翘15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9

患者张某,女,63岁,近端胃肝胰体尾脾切除术,病理为胃肠间质瘤。术后一周造影后出现高热二十余天,达41℃,心率次/分,换用泰能和大扶康等均无效,发热一般于清晨和晚5,6点出现,无寒战,咳嗽咳痰,痰呈黄色,呼吸自觉气不上承,今日出现尿少,血钠升高,诉口干苦,舌苔白厚微黄,舌质淡,但干燥无津液,脉弦数,辩为少阳证,并湿中郁热,大气下陷。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猪苓汤去阿胶加大剂黄芪及桔梗以升大气,重用芦根,天花粉以利湿生津,芦根合桃仁乃仿苇茎汤意以清肺排脓。煎好后嘱一日三次从肠营养管注入。

处方:柴胡25黄芩12桂枝15干姜10天花粉30生龙骨30生牡蛎30茯苓15猪苓20泽泻15滑石15黄芪90桔梗12芦根60桃仁10

五付水煎服日一剂

经营养管用药用两次,第二日上午随访已不再发热,心率降至次/分,24小时小便达多ml,嘱继续注药。

10

患者女,一月前出现发热,38.5度,继之咳嗽,咽痒,痰多、黄,逐渐变成白色粘稠痰,伴气喘,乏力,食欲差。输阿奇霉素、抗病毒氨溴索,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等效不佳,就诊时口干苦,手心热,查舌质淡红,因含西地碘片,舌苔无法辨别,脉弦。辩为太阳与少阳合病,予以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加杏仁厚朴降气平喘,加小剂生石膏清里郁热,天花粉生津止咳。嘱一日三次服,服后半小时喝稀粥一碗以滋汗源。

处方:柴胡25黄芩12桂枝15白芍15半夏12党参12杏仁10桔梗12炙甘草6厚朴9茯苓12生石膏15天花粉20生姜5片枣3枚

两付水煎服日一剂

今晨两剂喝完,出汗后顿觉身体轻松,咳嗽明显减轻,能够入睡。

二诊轻微咳嗽,咳嗽时会引发胃气上逆,胸中微有不适,进食后剑突下堵,辩为上热下寒,阻滞中焦,予以苓桂姜辛五味加半夏杏仁汤合半夏泻心汤以温肺化饮,降逆除痞。加代赭石以降肝逆,肝气不逆,则肺胃之气可下行。

处方:茯苓30桂枝15干姜10细辛3杏仁9五味子9半夏20黄芩9黄连3党参10炙甘草6厚朴9代赭石30生姜5片大枣3枚

五付水煎服日一剂

五付服完,诸症消失。

11

师妹小孩三岁多,发热咳嗽,舌质红,舌苔水滑,予以大青龙汤加半夏。

处方:麻黄3桂枝3炙甘草2杏仁3生石膏10半夏3

两付水煎服日一剂

一剂汗出热退,嘱不再服第二剂,以防药过病所。

12

方某某,男,14岁,间断发热2年余,因发热已休学两年。曾入住郑州大学一附院、医院,血常规及CRP未见异常,行血培养及骨髓检查和培养均未见异常,鼻窦胸腹部CT及各种病毒抗体和免疫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治疗后无缓解。朋友介绍找我诊治,诉口苦口干,食欲差,近日从上午十点左右开始体温升高,至午后可达39度多,发热前有畏寒,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辨为少阳证已传阳明经,追问其发病时可曾感冒,其母诉好像是受了外感。此病应为邪入太阳不解,传至少阳,因小孩体质较好,一直处于正邪斗争,近段出现高热,口渴,脉弦中带洪意,已显阳明经证。故给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大剂生石膏清阳明,加生麦芽神曲助消化,且可助柴胡疏利气机。嘱一日三至四次,三副药两天喝完。

处方:柴胡25黄芩15半夏15天花粉20党参12炙甘草9生麦芽30神曲30生石膏50生姜6片大枣5枚

三付水煎服日一剂

一剂喝完已不再发热,最高37.1度。后以温胆汤加减善后,后随访体温正常。

13

马某,女,54岁,肺母细胞瘤术后放疗后复发,给予IFO+VP-16+DDP化疗六周期,肿块缩小。给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病变一直稳定。近20天来患者出现恶寒发热,达39度,在当地输注抗炎药物,效欠佳。入院时面目及四肢浮肿,发热,38.6度,咳嗽,咳少量黄痰,恶寒甚,虽天热,仍穿外套尤觉冷。右半身出汗,自从术后左半胸部一直无汗。查舌质紫暗,苔白厚,脉沉数。因患者在当地已输抗生素,所以暂未应用,根据症状脉象辩为阳虚湿滞,热郁在里,痰瘀互结,水饮困表。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所以此证首先应以补阳发汗,因此予以桂枝加附子汤,因痰瘀互结在里,并有黄痰,故知有热郁在里,因此加苇茎汤合杏仁、瓜蒌,清气化痰,活血化瘀,肃降肺气,以二陈汤化在里之湿,藿香、苏叶芳香宣透表湿,加白术健脾运化里湿。

处方:桂枝12白芍12制附子15桃仁10冬瓜仁30薏苡仁60藿香15苏叶9炙甘草6陈皮15半夏12茯苓30炒白术30杏仁9芦根30瓜蒌30

三付水煎服日三次

下午入院,本院中药已无法煎好,嘱去药店煎好,一日三次服用。第二天查房,体温最高37.7℃,但患者仍觉不适,食欲差,畏寒减轻,舌苔仍白厚,舌质淡,有紫斑,仍有咳嗽、咳少量黄痰,查脉沉弦无力,辩为中气不足,脾虚湿滞,痰瘀互结,遂给予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换为桔梗以利肺气,重用柴胡以发散余邪,加炮姜温补脾肺,黄芩、瓜蒌、杏仁,清化痰热,肃降肺气。

处方:黄芪60当归12生晒参6炒白术15苍术15陈皮15清半夏12茯苓20桃仁10川芎6桔梗12柴胡15黄芩6杏仁10瓜蒌30炮姜12

五付水煎服日一剂

第三天患者体温波动于36.8—37.2℃,体温一降,患者食欲及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而且面目及下肢浮肿也消失。此患者白蛋白26g/l,贫血65g/l,因经济紧张,除输注4U红细胞外,未输注任何药物。

14

小儿四岁时曾出现皮疹发热,近40度。开了两付银翹散加石膏,蝉蜕,白藓皮,喝了一付,皮疹即褪,瘙痒消失。中午下班回来,体温又达40,但无所苦。照样精神很好,与我一起玩。抱着他测体温时,闻到其所放臭屁,一问两日未解大便,才想到银翹散已将风热表邪祛除,可食积化热,无形之热与有形之食互结,故高热不退,非釜底抽薪不能退热。寻开塞露一支,顺便花一块五抓了一付凉膈散,回来挤了半支,拉臭秽大便一大堆,头已结实,幸后面大便还未结,估计再过一天就变为大承气汤证了。大便一解,脉静身凉。其实凉膈散是专为此证而设。本来想如果开塞露不行就用凉膈散。此乃风热表证与阳明里证合病,先解外再清内。

15

患者郭某,70岁,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予以CPT-11联合DDP化疗一周期,回家后上吐下泻一周,发热,当地治疗无效。急入院,患者持续发热,腹泻呕吐,无法进食,用消炎痛栓、复方氨基比林体温不降,晚7点应用地塞米松降至38.5℃,晚上十点半又升至40℃,腹胀如鼓,一线值班予以胃复安腹胀不缓解。正好值班患者高热无汗,舌苔厚腻,脉滑数,知其三焦不通,内不和则外不谐,予以一侧合谷、足三里泻其滞气,双侧关冲穴点刺放血通利三焦,中脘穴疏通胃气。5分钟后汗戢然而出,拔针后腹胀恶心亦减轻了。第二日查房无发热、恶心、呕吐,仍诉有腹泻,但较前减轻,予以生姜泻心汤加减而愈。

上述十五例包含了伤寒、温病及内伤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发热,这些病例只是近三年来将记录较详细的病例进行总结,其实引起发热的病机还有很多,待日后慢慢积累。但是从这些病例可以看出辩证准确,其实是效如桴鼓。曾经有一次同时会诊两个发热病人,看完我说这两个病都一样,主管医生说不一样,一个是胰漏,一个是肛瘘。我说都是湿热,都用三仁汤加减。这就是中医西医的不同,一个看病,一个看证。

推荐阅读

?快到年底,村民又来卫生室领药了

?警惕!这个病最容易误诊为上感和支气管炎

?反酸烧心!这5种治疗药物及7大注意事项请收下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觉得文章不错,请在文末点赞支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白颠症状及治疗
白癜风患者感恩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93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