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29岁,来自我国边远的宁夏自治区。年4月13日,入我院内科,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并予驱铜治疗。治疗中发现脾大脾亢,引起重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影响驱铜治疗(因驱铜药物本身也抑制骨髓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为解除脾亢,使患者获得生机和终生驱铜的机会,内科请我院普外一科会诊,并于年5月19日转入普外一科。遂入我科行脾切除术。

入普外一科后,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5×10^9/L,红细胞计数3.23×10^12/L,血小板计数31×10^9/L,血红蛋白g/L。属于重度脾亢。检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U/L,总胆红素67.39umol/L,直接胆红素40.80umol/L,间接胆红素26.59umol/L,白蛋白30.6g/L。Child-pugh评分10分,属于C级。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21.0s。有重度凝血机制障碍。在于庆生、潘晋方主任带领下,科室进行了术前讨论,认为该病人肝功能和凝血机制甚差,直接手术的风险大,甚至有死亡的可能。科室讨论后形成共识:应用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理论,借助介入技术,先予病人脾动脉部分栓塞,藉此通过栓塞脾动脉恶化减少脾动脉血供,进而增加肝动脉血供,达到改善肝功能和凝血机制(大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中合成),为二期手术创造条件,最好通过脾切除彻底纠正脾亢。

年5月31日,患者在我院介入科协助下,顺利的实施了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栓塞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04×/L,红细胞计数3.83×/L,血小板计数67×/L,血红蛋白g/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U/,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U/L,总胆红素38.85umol/L,直接胆红素23.51umol/L,间接胆红素15.34umol/L,白蛋白38.8g/L。达到Child-pugh评分7分,属于B级。凝血功能:PT17.2s。

年6月31日,患者在我院麻醉科陶清主任和手术室护士长傅俊的支持下,于庆生、潘晋方主任亲自主刀,应用精准脾切除技术(精准脾切除是我院普外一科在国内外率先提出),顺利的完成了脾脏切除术。术后在普外一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第3天进食,1周会生活自理并顺利出院,继续内科驱铜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51×/L,红细胞计数3.83×/L,血小板计数×/L,血红蛋白g/L;复查肝功能:小生化中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U/,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U/L,总胆红素25.85umol/L,直接胆红素15.54umol/L,间接胆红素10.34umol/L,白蛋白38.8g/L(注:脾切除术后,由于彻底截断了脾动脉盗血现象,肝功能进一步得到恢复,直至正常)。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plenicarterystealsyndrome,SASS)是指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脾脏淤血性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继而引起脾动脉血流增粗和血流增加。因为脾动脉和肝动脉共用腹腔干动脉,脾动脉血流的增加势必和肝动脉竞争腹腔干的血供(盗取肝动脉的血流),从而导致肝动脉供血减少和肝功能损害。于庆生教授曾形象的用汉代曹植《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比喻。在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理念的指导下,先给予脾动脉部分栓塞,减少脾动脉的血供,应该有效的增加肝动脉血供并进一步改善肝功能。普外一科前期应用这一理论,曾满意的通过3例脾动脉栓塞改善了肝功能和凝血机制,并最终顺利的实施了脾脏切除术(因为脾动脉介入只是暂时解除脾亢,后期复发率达%)。该患者即是应用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理念,成功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并最终为患者生存和终生治疗提供了机会。

年普外一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后,即把我院有基础和特色的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作为重点研究病种,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于庆生、潘晋方主任为核心的脾脏外科团队先后提出和实施:把传统的脾脏切除改良为精准脾切除;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理念的临床应用;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主动监测和治疗。其单中心手术例数和技术,始终在国内领先。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3690.html
------分隔线----------------------------